更多服务
2018年资兴市政府统计数据报告: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来源:资兴政府网 日期:2019-06-12 浏览

2018年,资兴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委、郴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三大攻坚战”为主要抓手,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战略,全市经济社会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主要特点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初步核算,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46.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8%,增速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比郴州市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居郴州市第2位。一是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8%。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0.39万亩,总产量12.96万吨。蔬菜产量32万吨,增长7.4%。生猪出栏58.43万头,下降2.1%。二是工业经济稳中有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高于郴州市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0.2%,制造业增长10.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三是服务业发展势头向好。金融市场运行稳健。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03.35亿元,比上年下降1.1%;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1.86亿元,比上年增长9.9%,比年初新增贷款9.21亿元。全域旅游有力推进。2018中国户外健身休闲大会(东江湖站)暨“雾漫小东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湖南郴州首届古南岳回龙山山地自行车挑战赛等旅游节会活动成功举办。精品民宿等旅游新业态发展迅速。全市接待游客1410.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5%;旅游总收入87.43亿元,增长21.0%。

(二)需求结构调整优化。一是投资保持稳定增长。2018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6%,低于郴州市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6.7%;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7.6%;民间投资增长47.4%,比上年加快26.3个百分点。二是消费市场平稳升级。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57亿元,增长11.0%,高于郴州市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法人单位中,代表消费升级趋势的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8.2%,金银珠宝类增长28.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6.8%,通讯器材类增长23.7%。三是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7919万美元,增长22.1%。其中,出口5457万美元,下降1.7%;进口2462万美元,增长162.8%。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一是落后产能继续清退。巩固煤炭、地条钢等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成果,2018年关闭退出煤矿3家,去煤炭产能30万吨,原煤产量比上年下降3.9%。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二是房地产库存减少。12月末,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1.0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8.0%。三是企业成本继续降低。倾力帮扶企业,在用工、用电、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组织开展银企对接,为22个项目融资17.56亿元,帮助园区企业解决短期过桥资金1.9亿元。四是短板领域投资较快。2018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民生工程投资分别增长107.6%和89.5%。

(四)新旧动能加快转化。一是工业转型加快。园区经济引领增强。全市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8%,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75.5%,提高1.3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加快成长。硅材料产业链初步成型,投资20亿元的旗滨光伏光电玻璃一期建成投产,新开工长星新材料等项目,延伸硅材料产业链。二是产业投资成为主导。把产业投资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中之重,深入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省“5个100”和郴州市“六个一”工程、“六大行动”各项工作任务有效落实。全年共实施重点建设项目75个,完成投资86亿元,其中重点产业项目37个。三是三产占比提升。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7.0:58.3:34.7,其中第三产业占比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2.7%。大数据产业稳步发展。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东江湖绿色数据谷高峰论坛暨第二届大数据招商推介会,上海爱数、深圳易信、郴州政务云等12个项目现场签约入驻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投资10亿元的深圳易信科技项目开工,正式成为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的“园中园”。

(五)质量效益全面提升。一是三大攻坚战有力有效。按照“七个一批”原则制定化债方案,多渠道筹集化债资金11.88亿元,完成年度化债目标。科学调整政府性投资项目,压缩投资规模51.54亿元,全市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脱贫攻坚扎实推进。2018年,全市实现4741名贫困人口脱贫,3个省级贫困村出列,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低至1.39%。污染防治有力有效。全力打好污染防治“夏季攻势”战,东江湖生态环境保护项目42个子项目全面竣工,建设环湖污水管网24公里,东江大坝及周边生活污水排放口拆除工程基本完工,污水管网系统投入试运行,东江湖一级饮用水源地实现生活污水零排放。打好“蓝天保卫战”,完成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煤矸石电厂烟气脱硝等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0.4%。二是科技创新步伐加快。2018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2.22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占GDP的比重达20.8%。三是财税质量明显提高。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69亿元,比上年增长7.0%;地方财政收入15.86亿元,增长1.7%。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总税比71.43%,比上年提高6.0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中的非税占比为44.46%,比上年下降6.74个百分点。四是节能降耗稳步推进。全市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降低6.7%。

(六)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一是城镇就业稳中有增。2018年,新增城镇就业7446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0.1%;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182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6.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5%以内。二是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39元,增长8.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61元,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53元,增长8.4%。三是民生项目全面完成。圆满完成省市重点民生实事任务。其中,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115户;完成窄路加宽78.6公里、自然村通水泥路19公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117公里;新增城区学位5000个,全面完成消除义务教育“超大班额”任务。

二、存在问题

(一)结构转型任重道远。一是产业结构有待改善。2018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7.0∶58.3∶34.7,仍为“二三一”型,以传统资源型工业经济为主的第二产业占比高于第三产业23.6个百分点。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我市第二产业发展增速明显放慢,低于全市GDP增速,第一支柱成为全市经济加快发展的短腿。二是三产比重仍然偏低。2018年,全市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34.7%,虽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但仍比全省、郴州市平均水平分别低17.2个、11.8个百分点。三是新旧动能转换有待加快。农业方面,东江湖柑橘面临黄龙病困扰,渔业面临从网箱养殖向大库养殖转型;工业方面,煤炭、建材、火电、有色、食品等传统产业不断萎缩,硅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仍处于培育壮大之中;服务业方面,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等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

(二)工业振兴制约较多。一是企业成本费用偏高。因成本费用上涨,挤占了利润空间,也部分抵销了降成本政策带来的红利,很多企业正在微利生存甚至难以复产。以直接人工为例,由于工资上涨,“五险一金”、农民工保证金、劳保统筹缴纳比例也随之升高。据测算,丰越环保“五险一金”一项就年需1200万元。有色行业的龙头华信稀贵、丰越环保等企业的环境保护治理成本、原材料成本、物流成本、土地使用税一直居高不下,企业利润空间大大缩小。杉杉新材料公司长期受用电成本过高的困扰。二是传统行业表现低迷。2018年,受淘汰落后产能和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全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速下滑,对工业增长拖累明显。2018年,全市煤炭产量比上年下降3.9%;发电量37.48亿千瓦时,下降14.3%,其中火力发电量27.57亿千瓦时,下降9.6%。三是科技创新动力不足。尽管近几年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持续改善,但仍然偏低。2017年,全市研发经费投入4.27亿元,居郴州市第3位;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1.18%,居郴州市第5位,比郴州市平均水平高0.11个百分点,但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5个百分点。2018年,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仅占规模工业企业数的10.4%。

(三)投资增长后劲较弱。2018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0.6%,比上年回落2.7个百分点,增速居郴州市第8位。重大项目支撑乏力。全年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个数比上年下降19.0%,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下降35.5%。受规范地方政府债务影响,基础设施投资收缩明显。全年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2.1%,比上年回落49.7个百分点。

三、工作建议

(一)全力补齐产业发展短板。一是继续实施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瞄准国内外500强,在大数据、新材料、电子信息、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大力开展招商对接,强化项目储备,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的梯次结构。抓实产业项目。重点抓好旗滨光伏光电玻璃二期高端新材料玻璃、杉杉负极一体化、云巢和易信科技大数据中心、东江湖机器人研发基地、帝耳音频产业链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二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着力补链、强链、延链,持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鼓励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引导工业企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围绕优质硅石资源,重点引进高纯度硅基材料、硅制品、高端节能玻璃、高端板材等新材料企业;针对初具规模的音频电声、电子信息、打印耗材等产业,围绕上下游配套产业进行产业链招商,着力把硅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培育成新的工业支柱产业。三是加快服务业提质增效。围绕服务业重点领域,展开高质量发展行动,重点补齐我市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物流、金融等关键环节生产性服务业短板。用好中国·东江湖绿色数据谷高峰论坛暨大数据招商推介会平台,组建大数据产业投资基金,持续引进一批数据研发应用、移动互联网应用企业。推进物流园建设,把资五物流园建成一个智慧物流园,补齐物流业短板。鼓励金融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坚持精准支持,选择那些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主业相对集中于实体经济、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重点支持。

(二)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一是实施创新引领战略。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企业创新创业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平台建设,培育科技型、创新型企业集群,壮大一批众创空间,转化一批重大科研成果。二是实施开放崛起战略。抓住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大力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全面融入泛珠三角,力争与长三角、海西、长株潭等城市群进入“同城时代”。抓住新一轮调区扩区机遇,结合城市空间规划修编,进一步优化园区布局,引导优势产业、优势资源向园区集聚。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着眼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文化旅游国际化、农业现代化等方向,积极引进国际国内500强、央企省企、龙头民企等战略投资者。

(三)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一是稳定有效投资。把扩大产业投资作为稳定有效投资的重中之重,兼顾基础设施补短板,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抓住国家加强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机遇,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在交通、水利、生态环保、农村基础设施、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谋划、储备、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继续加快项目前期,创造条件推动实施中心城区和环东江湖区域“十路一桥一港”等基础设施补短板、惠民生项目。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加大对在建项目的资金保障,鼓励盘活存量财政资金重点用于在建重点项目。加强政银企对接,加大重点优质项目的推介力度,引导金融机构等精准提供资金支持。二是促进消费稳定增长。围绕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新兴消费热点,通过提升服务品质、增加有效供给,满足城乡居民对新兴消费的需求。鼓励支持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电商平台与电商企业,支持实体店加强线上线下互动,促进线上线下融合,不断优化消费路径、打破场景限制,提高服务水平。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积极发展适合新时期农村特点的流通业态,提高消费便利性,充分挖掘农村消费潜力。抓好电子商务物流快递协同发展,健全诚信体系和重要产品追溯体系,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资兴市统计局 资兴政府网